跳转至




2024

量化人如何用好 Jupyter?(二)

当我们使用 Jupyter 时,很显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数据。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利用 JupySQL 来进行数据查询--甚至代替你正在使用的 Navicat, dbeaver 或者 pgAdmin。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更敏捷地探索数据,相信这些工具,可以帮你省下 90%的 coding 时间。


JupySQL - 替换你的数据库查询工具

JupySQL 是一个运行在 Jupyter 中的 sql 查询工具。它支持传统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 MySQL, SQL server)、列数据库(ClickHouse),数据仓库 (Snowflake, BigQuery, Redshift, etc) 和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DuckDB) 的查询。

之前我们不得不为每一种数据库寻找合适的查询工具,找到开源、免费又好用的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些工具,设置还比较复杂,比如像 Tabix,这是 ClickHouse 有一款开源查询工具,基于 web 界面的。尽管它看起来简单到甚至无须安装,但实际上这种新的概念,导致一开始会引起一定的认知困难。在有了 JupySQL 之后,我们就可以仅仅利用我们已知的概念,比如数据库连接串,SQL 语句来操作这一切。


除了查询支持之外,JupySQL 的另一特色,就是自带部分可视化功能。这对我们快速探索数据特性提供了方便。

安装 JupySQL

现在,打开一个 notebook,执行以下命令,安装 JupySQL:

1
%pip install jupysql duckdb-engine --quiet

之前你可能是这样使用 pip:

1
! pip install jupysql

在前一篇我们学习了 Jupyter 魔法之后,现在你知道了,%pip 是一个 line magic。

显然,JupySQL 要连接某种数据库,就必须有该数据库的驱动。接下来的例子要使用 DuckDB,所以,我们安装了 duckdb-engine。

Info

DuckDB 是一个性能极其强悍、有着现代 SQL 语法特色的嵌入式数据库。从测试上看,它可以轻松管理 500GB 以内的数据,并提供与任何商业数据库同样的性能。

在安装完成后,需要重启该 kernel。


JupySQL 是作为一个扩展出现的。要使用它,我们要先用 Jupyter 魔法把它加载进来,然后通过%sql 魔法来执行 sql 语句:

1
2
3
4
5
6
7
%load_ext sql

# 连接 DUCKDB。下面的连接串表明我们将使用内存数据库
%sql duckdb://

# 这一行的输出结果为 1,表明 JUPYSQL 正常工作了
%sql select 1

数据查询 (DDL 和 DML)

不过,我们来点有料的。我们从 baostock.com 上下载一个 A 股历史估值的示例文件。这个文件是 Excel 格式,我们使用 pandas 来将其读入为 DataFrame,然后进行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read_excel("/data/.common/valuation.xlsx")
%load_ext sql

# 创建一个内存数据库实例
%sql duckdb://

# 我们将这个 DATAFRAME 存入到 DUCKDB 中
%sql --persist df

现在,我们来看看,数据库里有哪些表,表里都有哪些字段:

1
2
3
4
5
# 列出数据库中有哪些表
%sqlcmd tables

# 列出表'DF'有哪些列
%sqlcmd columns -t df

最后一行命令将输出以下结果:

name type nullable default autoincrement comment
index BIGINT True None False None
date VARCHAR True None False None
code VARCHAR True None False None
close DOUBLE PRECISION True None False None
peTTM DOUBLE PRECISION True None False None
pbMRQ DOUBLE PRECISION True None False None
psTTM DOUBLE PRECISION True None False None
pcfNcfTTM DOUBLE PRECISION True None False None

作为数据分析师,或者量化研究员,这些命令基本上满足了我们常用的 DDL 功能需求。在使用 pgAdmin 的过程中,要找到一个表格,需要沿着 servers > server > databases > database > Schema > public > Tables 这条路径,一路展开所有的结点才能列出我们想要查询的表格,不免有些烦琐。JupySQL 的命令简单多了。


现在,我们预览一下这张表格:

1
%sql select * from df limit 5

我们将得到如下输出:

index date code close peTTM pbMRQ psTTM pcfNcfTTM
0 2022-09-01 sh.600000 7.23 3.978631 0.370617 1.103792 1.103792
1 2022-09-02 sh.600000 7.21 3.967625 0.369592 1.100739 1.100739
2 2022-09-05 sh.600000 7.26 3.99514 0.372155 1.108372 1.108372
3 2022-09-06 sh.600000 7.26 3.99514 0.372155 1.108372 1.108372
4 2022-09-07 sh.600000 7.22 3.973128 0.370105 1.102266 1.102266

%sql 是一种 line magic。我们还可以使用 cell magic,来构建更复杂的语句:

1
2
3
4
5
# EXAMPLE-1
%%sql --save agg_pe
select code, min(peTTM), max(peTTM), mean(peTTM)
from df
group by code

使用 cell magic 语法,整个单元格都会当成 sql 语句,这也使得我们构建复杂的查询语句时,可以更好地格式化它。这里在%%sql 之后,我们还使用了选项 --save agg_pe,目的是为了把这个较为复杂、但可能比较常用的查询语句保存起来,后面我们就可以再次使用它。


Tip

在 JupySQL 安装后,还会在工具栏出现一个 Format SQL 的按钮。如果一个单元格包含 sql 语句,点击它之后,它将对 sql 语句进行格式化,并且语法高亮显示。

我们通过 %sqlcmd snippets 来查询保存过的查询语句:

1
%sqlcmd snippets

这将列出我们保存过的所有查询语句,刚刚保存的 agg_pe 也在其中。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sqlcmd 来使用这个片段:

1
2
3
4
5
6
7
query = %sqlcmd snippets agg_pe

# 这将打印出我们刚刚保存的查询片段
print(query)

# 这将执行我们保存的代码片段
%sql {{query}}

最终将输出与 example-1 一样的结果。很难说有哪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会比这里的操作来得更简单!

JupySQL 的可视化

JupySQL 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绘图,以帮助我们探索数据的分布特性。


1
%sqlplot histogram -t df -c peTTM pbMRQ

JupySQL 提供了 box, bar, pie 和 histogram。

超大杯的可视化工具

不过,JupyerSQL提供的可视化功能并不够强大,只能算是中杯。有一些专业工具,它们以pandas DataFrame为数据载体,集成了数据修改、筛选、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这一类工具有, Qgrid(来自 Quantpian),PandasGUI,D-Tale 和 mitosheet。其中D-Tale功能之全,岂止是趣大杯,甚至可以说是水桶杯。

我们首先探讨的是Qgrid,毕竟出自Quantpian之手,按理说他们可能会加入量化研究员最常用的一些分析功能。 他们在 Youtube 上提供了一个 presentation,介绍了如何使用 Qgrid 来探索数据的边界。不过,随着 QuantPian 关张大吉,所有这些工具都不再有人维护,因此我们也不重点介绍了。

PandasGUI 在 notebook 中启动,但它的界面是通过 Qt 来绘制的,因此,启动以后,它会有自己的专属界面,而且是以独立的 app 来运行。它似乎要求电脑是 Windows。

Mitosheet的界面非常美观。安装完成后,需要重启 jupyterlab/notebook server。仅仅重启 kernel 是不行的,因为为涉及到界面的修改。


重启后,在Notebook的工具条栏,会多出一个“New Mitosheet”的按钮,点击它,就会新增一个单元格,其内容为:

1
2
import mitosheet
mitosheet.sheet(analysis_to_replay="id-sjmynxdlon")

并且自动运行这个单元格,调出 mito 的界面。下面是 mitto 中可视化一例:

mitto 有免费版和专业版的区分,而且似乎它会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分析,所以在国内使用起来,感觉不是特别流畅。

与上面介绍的工具相比,D-Tale 似乎没有这些工具有的这些短板。


我们在 notebook 中通过pip install dtale来安装 dtale。安装后,重启 kernel。然后执行:

1
2
3
import dtale

dtale.show(df)

这会显加载以下界面:

75%

在左上角有一个小三角箭头,点击它会显示菜单:

75%


我们点击describe菜单项看看,它的功能要比df.describe 强大不少。df.describe 只能给出均值、4 分位数值,方差,最大最小值,dtale 还能给出 diff, outlier, kurtosis, skew,绘制直方图,Q-Q 图(检查是否正态分布)。

注意我们可以导出进行这些计算所用的代码!这对数据分析的初学者确实很友好。

这是从中导出的绘制 qq 图的代码:

1
2
3
4
5
# DISCLAIMER: 'DF' REFERS TO THE DATA YOU PASSED IN WHEN CALLING 'DTALE.SHOW'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plotly.graph_objs as g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if isinstance(df, (pd.DatetimeIndex, pd.MultiIndex)):
    df = df.to_frame(index=False)

# REMOVE ANY PRE-EXISTING INDICES FOR EASE OF USE IN THE D-TALE CODE, BUT THIS IS NOT REQUIRED
df = df.reset_index().drop('index', axis=1, errors='ignore')
df.columns = [str(c) for c in df.columns]  # update columns to strings in case they are numbers

s = df[~pd.isnull(df['peTTM'])]['peTTM']

import scipy.stats as st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qq_x, qq_y = sts.probplot(s, dist="norm", fit=False)
chart = px.scatter(x=qq_x, y=qq_y, trendline='ols', trendline_color_override='red')
figure = go.Figure(data=chart, layout=go.Layout({
    'legend': {'orientation': 'h'}, 'title': {'text': 'peTTM QQ Plot'}
}))

有了这个功能,如果不知道如何通过 plotly 来绘制某一种图,那么就可以把数据加载到 dtale,用 dtale 绘制出来,再导出代码。作为量化人,可能最难绘制的图就是 K 线图了。这个功能,dtale 有。

最后,实际上dtale是自带服务器的。我们并不一定要在 notebook 中使用它。安装 dtale 之后,可以在命令行下运行dtale命令,然后再打开浏览器窗口就可以了。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这份 中文文档

量化人如何用好Jupyter环境?(一)

网上有很多jupyter的使用技巧。但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你全面涨姿势。很多用法,你应该没见过。

  • 显示多个对象值
  • 魔法:%precision %psource %lsmagic %quickref等
  • vscode中的interactive window

1. 魔法命令

几乎每一个使用过Jupyter Notebook的人,都会注意到它的魔法(magic)功能。具体来说,它是一些适用于整个单元格、或者某一行的魔术指令。

比如,我们常常会好奇,究竟是pandas的刀快,还是numpy的剑更利。在量化中,我们常常需要寻找一组数据的某个分位数。在numpy中,有percentile方法,quantile则是她的pandas堂姊妹。要不,我们就让这俩姐妹比一比身手好了。有一个叫timeit的魔法,就能完成这任务。

不过,我们先得确定她们是否真有可比性。

1
2
3
4
5
6
7
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array = np.random.normal(size=1_000_000)
series = pd.Series(array)

print(np.percentile(array, 95))
series.quantile(0.95)

两次输出的结果都是一样,说明这两个函数确实是有可比性的。

在上面的示例中,要显示两个对象的值,我们只对前一个使用了print函数,后一个则省略掉了。这是notebook的一个功能,它会默认地显示单元格最后输出的对象值。这个功能很不错,要是把这个语法扩展到所有的行就更好了。


不用对神灯许愿,这个功能已经有了!只要进行下面的设置:

1
2
from IPython.core.interactiveshell import InteractiveShell
InteractiveShell.ast_node_interactivity = "all"

在一个单独的单元格里,运行上面的代码,之后,我们就可以省掉prin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array = np.random.normal(size=1_000_000)
series = pd.Series(array)

# 这一行会输出一个浮点数
np.percentile(array, 95)

# 这一行也会输出一个浮点数
series.quantile(0.95)

这将显示出两行一样的数值。这是今天的第一个魔法。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在百万数据中探囊取物,谁的身手更快一点?

1
2
3
4
5
6
7
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array = np.random.normal(size=1_000_000)
series = pd.Series(array)

%timeit np.percentile(array, 95)
%timeit series.quantile(0.95)

我们使用%timeit来测量函数的运行时间。其输出结果是:

1
2
26.7 ms ± 5.67 ms per loop (mean ± std. dev. of 7 runs, 10 loops each)
21.6 ms ± 837 µs per loop (mean ± std. dev. of 7 runs, 10 loops each)

看起来pandas更快啊。而且它的性能表现上更稳定,标准差只有numpy的1/7。mean±std什么的,量化人最熟悉是什么意思了。

这里的timeit,就是jupyter支持的魔法函数之一。又比如,在上面打印出来的分位数,有16位小数之多,真是看不过来啊。能不能只显示3位呢?当然有很多种方法做到这一点,比如,我们可以用f-str语法:

1
f"{np.percentile(array, 95):.3f}"

啰哩啰嗦的,说好要Pythonic的呢?不如试试这个魔法吧:

1
2
%precision 3
np.percentile(array, 95)

之后每一次输出浮点数,都只有3位小数了,是不是很赞?

如果我们在使用一个第三方的库,看了文档,觉得它还没说明白,想看它的源码,怎么办?可以用psource魔法:

1
2
3
from omicron import tf

%psource tf.int2time

这会显示tf.int2time函数的源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assmethod
    def int2time(cls, tm: int) -> datetime.datetime:
        """将整数表示的时间转换为`datetime`类型表示

        examples:
            >>> TimeFrame.int2time(202005011500)
            datetime.datetime(2020, 5, 1, 15, 0)

        Args:
            tm: time in YYYYMMDDHHmm format

        Returns:
            转换后的时间
        """
        s = str(tm)
        # its 8 times faster than arrow.get()
        return datetime.datetime(
            int(s[:4]), int(s[4:6]), int(s[6:8]), int(s[8:10]), int(s[10:12])
        )

看起来Zillionare-omicron的代码,文档还是写得很不错的。能和numpy一样,在代码中包括示例,并且示例能通过doctest的量化库,应该不多。

Jupyter的魔法很多,记不住怎么办?这里有两个魔法可以用。一是%lsmagic:

1
%lsmagic

这会显示为:


确实太多魔法了!不过,很多命令是操作系统命令的一部分。另一个同样性质的魔法指令是%quickref,它的输出大致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IPython -- An enhanced Interactive Python - Quick Reference Card
================================================================

obj?, obj??      : Get help, or more help for object (also works as
                   ?obj, ??obj).
?foo.*abc*       : List names in 'foo' containing 'abc' in them.
%magic           : Information about IPython's 'magic' % functions.

Magic functions are prefixed by % or %%, and typically take their arguments
without parentheses, quotes or even commas for convenience.  Line magics take a
single % and cell magics are prefixed with two %%.

Example magic function calls:
...

输出内容大约有几百行,一点也不quick!

2. 在vscode中使用jupyter

R50

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vscode的jupyter notebook。vscode中的jupyter可能在界面元素的安排上弱于浏览器(即原生Jupyter),比如,单元格之间的间距太大,无法有效利用屏幕空间,菜单命令少于原生jupyter等等。但仍然vscode中的jupyter仍然有一些我们难于拒绝的功能。

首先是代码提示。浏览器中的jupyter是BS架构,它的代码提示响应速度比较慢,因此,只有在你按tab键之后,jupyter才会给出提示。在vscode中,代码提示的功能在使用体验上与原生的python开发是完全一样的。

其次,vscode中的jupyter的代码调试功能更好。原生的Jupyter中进行调试可以用%pdb或者%debug这样的magic,但体验上无法与IDE媲美。上图就是在vscode中调试notebook的样子,跟调试普通Python工程一模一样地强大。

还有一点功能是原生Jupyter无法做到的,就是最后编辑位置导航。


如果我们有一个很长的notebook,在第100行调用第10行写的一个函数时,发现这个函数实现上有一些问题。于是跳转到第10行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回到第100行继续编辑,这在原生jupyter中是通过快捷键跳转的。

通常我们只能在这些地方,插入markdown cell,然后利用标题来进行快速导航,但仍然无法准确定位到具体的行。但这个功能在IDE里是必备功能。我们在vscode中编辑notebook,这个功能仍然具备。

notebook适于探索。但如果最终我们要将其工程化,我们还必须将其转换成为python文件。vscode提供了非常好的notebook转python文件功能。下面是本文的notebook版本转换成python时的样子:


转换后的notebook中,原先的markdown cell,转换成注释,并且以# %% [markdown]起头;而原生的python cell,则是以# %%起头。

vscode编辑器会把这些标记当成分隔符。每个分隔符,引起一个新的单元格,直到遇到下一个分隔符为止。这些单元格仍然是可以执行的。由于配置的原因,在我的工作区里,隐藏了这些toolbar,实际上它们看起来像下图这样。

66%

这个特性被称为Python Interactive Window,可以在vscode的文档vscode中查看。

我们把notebook转换成python文件,但它仍然可以像notebook一样,按单元格执行,这就像是个俄罗斯套娃。宇宙第一的IDE,vs code实至名归。

为什么量化人应该使用duckdb?

上一篇笔记介绍了通过duckdb,使用SQL进行DataFrame的操作。我们还特别介绍了它独有的 Asof Join 功能,由于量化人常常处理跨周期行情对齐,这一功能因此格外实用。但是duckdb的好手段,不止如此。

  • 完全替代sqlite,但命令集甚至超过了Postgres
  • 易用性极佳
  • 性能怪兽

作为又一款来自人烟稀少的荷兰的软件,北境这一苦寒之地,再一次让人惊喜。科技的事儿,真是堆人没用。

给Pandas找个搭子,用SQL玩转Dataframe!

对有一定SQL基础的人来说,pandas中的查询会有点繁琐。

在这篇文章,我们将给Pandas找个搭子,在用SQL方便的地方,我们用SQL;在用原生查询方便的地方,我们就用原生查询。

这个搭子会是谁呢?

来自世坤!寻找Alpha 构建交易策略的量化方法

问:常常看到有人说Alpha seeking,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自己回答不如推荐一本书:《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它的题目正好就是寻找Alpha。我拿到的PDF是2019年的第二版。来自WorldQuant(世坤)的Igor Tulchinshky等人,Igor Tulchinshky是世坤的创始人。

左数效应 整数关口与光折射

常常有人问,新的因子/策略从哪里来?今天的笔记或许能启发你的思路。

从1932年起,研究人员就注意到以9结尾的价格(比如$3.99),在消费者的认知中,要远远小于邻近的整数价格($4.00)。后来这一效应被称为 left-digit effect。在证券交易中,类似的情况一样存在,不过它的表现形式是整数关口压力。

龙凤呈祥:这种无底限炒作,如何用量化方法发现它?

作为量化人,我们敏锐地观察市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利润的机会。一旦发现这样的机会,我们决不会在乎其它人怎么看怎么想,书上有没有这么讲。但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今天带来的因子,挺魔幻的,我把它叫做魔性汉字。如果你难以接受这种无底线的炒作,那么,我们换一个名字:另类因子。

量化研究员如何写一手好代码

即使是Quant Research, 写一手高质量的代码也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思路,如果不能正确地实现,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正确实现了、通过回测检验过了,才能算是真正做出来了策略。

写一手高质量的代码的意义,对Quant developer来讲就更是自不待言了。这篇notebook笔记就介绍一些python best practice。

ClickHouse: One table to rule them all!

前面几篇笔记我们讨论了存储海量行情数据的个人技术方案。它们之所以被称之为个人方案,并不是因为性能弱,而是指在这些方案中,数据都存储在本地,也只适合单机查询。

数据源很贵 -- 在这个冬天,我们已经听说,某些上了规模的机构,也在让员工共享万得账号了。所以,共享网络存储,从而只需要一个数据账号,就成为合理的需求。更不必说,集中管理才可能让 IT 来进行数据维护,而分析师只需要专注于策略就好。